3D游戏与计算机图形学中的数学方法
第一章 渲染管线
1.1 图形处理器
CPU-GPU通信:
内存<——>CPU——>应用程序——>渲染库(如OpenGL)——>图形卡驱动——>GPU<——>显存
显存主要缓冲区:
- 前后图像缓冲区切换,前:用户可见;后:用户不可见。切换要与屏幕刷新率同步,否则会画面撕裂,即不同时刻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,屏幕不同部分的画面来自不同缓冲区。
- 深度缓冲区(z-缓冲区):每个像素在图像中的深度值,即该像素里虚拟相机距离。因此可用于隐藏面剔除(只允许显示深度值小于图像缓冲区中像素的深度值的像素)。
1.2 顶点变换
为了将三维数据变换为二维的图像显示在屏幕上(这是目的,真正进行这步操作的是光栅化),在模型坐标在世界坐标中映射入相机视界,再通过投影变换来实现近大远小,通过齐次裁剪保证只渲染视界以内元素。注意,顶点也是携带纹理坐标的,这样可以通过纹理映射找到颜色值。
个人理解为坐标变换。
1.3 光栅化和段操作
将几何元素经过变换填充至屏幕的过程称为光栅化。
光栅化后,GPU计算出每个像素的深度、各顶点插值的颜色、差值得出的纹理坐标与像素自己的位置合称为段数据。段数据经过段操作处理后便可写入图像缓冲区,以下是操作的过程
st=>start: 段数据
op2=>operation: 像素包含测试
op3=>operation: 裁剪测试
op4=>operation: Alpha测试
op5=>operation: 模板测试
op6=>operation: 深度测试
op7=>operation: 混合
ed=>end: 图像缓冲区
st(right)->op2(right)->op3(right)->op4(right)->op5(right)->op6(right)->op7(right)->ed
1.4 总结
这章主要介绍了3维物体在2维屏幕上展现的基本过程,主要是概念上的介绍。
st=>start: 三维数据
op1=>operation: 坐标变换
op2=>operation: 颜色计算
op3=>operation: 光栅化
ed=>end: 二维屏幕
st(right)->op1(right)->op2(right)->op3(right)->ed
第二章 向量
列向量$P$在$Q$上的投影$proj_QP$通过矩阵可表示为:
,其中$\frac{QQ^T}{Q^TQ}$为投影矩阵。
施密特正交化,将集合中的每个向量减去该向量在其前面的所有向量上的投影,则处理完后所有向量正交。
第三章 矩阵
逆矩阵,行列式,伴随矩阵,线性方程组,克莱姆法则,特征向量,实对称矩阵,矩阵对角化。
第四章 坐标变换
4.1 线性变换
设在3D坐标系$C_1$中$P$点坐标为$(x,y,z)$,将其转换到坐标系$C_2$,则$(x^{‘},y^{‘},z^{‘})$为:
其中$U,V,W$组成的矩阵表示坐标轴变换的方式,$T$向量为$C_1$坐标系到$C_2$坐标系平移向量。
若变换矩阵为正交矩阵,则该变换可保持向量的长度和角度不变(向量的模不变确保物体的大小不变,向量的点乘不变确保物体的角度不变),因此正交矩阵只可用于旋转变换和反射变换或者是二者的组合。
旋转变换不改变手性,反射变换改变手性。因此,奇数次反射变换改变原坐标系手性,偶数次反射变换不改变原坐标系手性,且等价于旋转变换,故任意多的反射变换可分解为一次旋转变换加最多一次反射变换。若$M$为变换矩阵,$detM<0$说明改变了手性,$detM>0$说明为改变手性。
若$M$为正交阵,应用上述规律,由$detM=\pm1$,当$detM=1$,说明为一个旋转变换;$detM=-1$说明为一个旋转变换和一个反射变换的组合变换。
4.2 比例变换
通过左乘对角阵来进行$x,y,z$轴的比例变换,如果要沿任意轴变换,可先进行坐标系变换,再比例变换,再还原坐标系,如下。
4.3 旋转变换
4.3.1 二维
如果要求$P$逆时针旋转$\theta$得到的$P^{‘}$,记$Q$为$P$逆时针旋转90°后的向量,即$(-P_y,P_x)$,则$P$与$Q$正好组成了该平面内的一组正交向量,任何向量都可由其线性表出,由基本几何和三角学可得到:
则
写成矩阵为
4.3.2 三维绕坐标轴旋转
注意$R_y(\theta)$与其他不同是因为如果按照逆时针旋转,由$x\times z=-y$,则得到$y$轴负方向,因此需改为顺时针,即$-\theta$,这无论是在左手坐标系还是右手系都是相同的。
4.3.3 三维绕任意轴旋转
向量$P$绕任意轴$A$旋转$\theta$角度证明:
不妨设$A$为单位向量,同时$P$可分解为与$A$平行和垂直的两个分量,分别为:
如图所示
故最终结果
其中为旋转后得到的向量,如图
为求得其值,需找到一组线性组合来表示它,可选$P{perpA}$与其旋转90°后的向量这两个向量作为组合,可以得知$A\times P$即为该向量,同时它的长度是与$P{perpA}$相等的,这是因为
所以
所以
记$I$为单位阵,则矩阵形式为
其中记
为罗德里格斯旋转公式,而将其展开写成一个矩阵就可得到旋转矩阵。
4.4 齐次坐标
引入第四维度,即四维矩阵$F$得描述来取代之前得三维矩阵的线性变换,这两者是等效的。
这是一个分块矩阵,由之前线性变换中的三维矩阵$M$和三维向量$T$组成,同时我们用${x,y,z,1}$代表点,${x,y,z,1}$代表向量。
4.5 法向量变换
当物体经过变换后,其原表面上的法向量就不一定与原来相同了,尤其是发生形变后。不妨设$n,t$分别为变换前的法向量与切向量,$n^{‘},t^{‘}$为变换后正确的法向量与切向量。则
即切向量的变换方法为左乘$(M^{-1})^T$,那么如果$M$为正交阵,法向量的变换为$Mn$,这也就是说,如果变换时不改变物体的大小形状,法向量的变换是与物体相同的。
4.6 四元数
$q=(w,x,y,z)=w+xi+yj+zk$为四元数,有实部和虚部组成。四元数$q=s+v$的共轭为$\bar q=s-v$,
有,
故$q$的倒数$q^{-1}$为:
三维中P点的旋转描述为:
其中,$q=cos\frac{\theta}{2}+Asin\frac{\theta}{2}$,${A}$为任意单位旋转轴,$\theta$为旋转角度。函数$\varphi$为同态函数,其映射满足长度,角度,偏手性不变。
4.6.1 球面线性插值
普通线性插值方法:
其变化率可用$cos^{-1}(q(t)\cdot q_1)$表示,由于其随$t$的变化率不为常数,因此旋转不是匀速的。
引入球面线性插值:
其中$\theta=cos^{-1}(q_1\cdot q_2)$,也可用$sin\theta=\sqrt{1-(q_1\cdot q_2)^2}$来计算。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SA 3.0协议 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